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处理向来被视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构质量、防水性能等。为杜绝因后浇带处理不好而带来的质量通病的发生.除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抗收缩性能外,主要从后浇带构造形式、模板的选择以及界面机械处理和化合物处理等多种形式解决混凝士接合面的质量。
传统的后浇带模板形式为用木板做成梳子状,钢筋从中穿过,然后采用木方、钢管固定。后浇带封闭时将模板支撑拆除.拆(剔)除混凝土表面的木板.并凿毛混凝土结合面.然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十。这种施工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且后浇带处空间狭窄,难以操作,剔凿质量难以保证.从而易造成结构质量存在很多弊病。
施工现场还经常采用钢板网作为后浇带模板,但由于其刚度较小.所以一般用于截面尺寸较小的梁、板部位。另外,因为钢板网的网眼比较大.漏浆较多,若用于基础底板后浇带侧模.则清理后浇带内的漏浆十分困难。